研报指标速递-研报-股票频道-证券之星

来源:tvt体育平台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5-08-08 23:24:50

  2025年4月25日,晨光生物发布2025年一季报。2025Q1总营收17.16亿元(同减1%),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增184%),扣非归母净利润0.96亿元(同增98%)。

  2025Q1公司毛利率同增6pct至14.16%,主要系原材料采购成本一下子就下降释放毛利空间。销售/管理费用率分别同比-0.1pct/+1pct至0.72%/2.54%,净利率同增5pct至6.48%,主要系公司把握行业原材料低成本机遇,充分的发挥高规模、高效率生产优势,多产品销量创同期历史上最新的记录,棉籽行情持续回暖,带动盈利端显著改善。

  2025Q1公司棉籽类业务收入7.60亿元(同减9%),主要系会计准则调整影响,在行情回暖和严格对锁策略下,棉籽业务实现扭亏为盈。植提类主力产品2025Q1收入同增14%至8.67亿元,各品类以量补价,其中辣椒红/辣椒精收入分别同增7%/24%,食品级叶黄素销量同增50%,公司积极地推进缅甸万寿菊试种,逐步提升原材料成本优势。梯队产品中,甜菊糖量价齐升下收入同增约55%,主要系在差异化工艺带来的成本优势下,市场开拓进展顺利;保健食品新建产线投产,投产后总产能扩大50%,有望贡献新增长点。

  随着原材料行情企稳,公司严格执行对锁策略平滑价格波动风险,同时进一步夯实成本一马当先的优势,各品类销量迅速增加,主业经营持续改善。我们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73/0.94/1.07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6/12/11倍,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宏观经济下行风险、消费复苏没有到达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种植基地开拓没有到达预期、产品扩张没有到达预期、原材料价格及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海外经营风险等。

  4月25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其中,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收入23.31亿元,同比增长4.62%,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增3.59%,实现扣非净利润1.38亿元,同比增13.18%;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收入4.23亿元,同比增长4.33%,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833万元,同比增长14.04%,实现扣非净利润-952万元,同比高增31.92%。事件点评

  24年下游需求疲软导致中国大陆地区收入放缓,而在中企出海趋势下东南亚市场保持高增。分区域看,1)受下游需求波动影响,2024年以来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营收增速放缓,全年实现收入11.77亿元,同比微增1.92%。

  但随着公司聚焦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高景气细分市场并深化生态合作伙伴体系,25年一季度中国大陆地区贡献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6.46%;2)2024年公司在非中国大陆地区实现收入11.54亿元,同比增长7.53%,其中,公司在中国台湾地区重点布局AI产品,24年中国台湾地区的AI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35.07%;同时,公司把握中企出海及东南亚当地市场数智化转型机遇,通过构建本地化团队加速拓展海外市场,24年越南的在地收入实现翻倍增长,泰国和马来西亚市场也均实现高增。而受汇率波动影响,25年一季度公司非中国大陆地区收入为2.49亿元,同比增长2.87%,剔除汇率因素后同比增速为7.08%。

  费用管控持续加强,今年一季度净利润显著改善。2024年公司毛利率达58.25%,较上年同期降低3.65个百分点,我们大家都认为主要是受产品结构变动影响。随公司通过优化内部管理体系、增强管理提效等方式加强费用管控,2024年公司销售和管理费用率分别较上年同期降低1.34和1.21个百分点,而虽然公司持续投入研发,但由于公司重点加强数智相关的投入,导致研发

  资本化占比提升,推动研发费用下降,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率较上年同期降低2.86个百分点。受益于费用管控,公司净利率保持稳定,2024年净利率为6.80%,较上年同期仅降低0.17个百分点。而今年以来公司加速推行降本增效,并开始借助AI技术赋能提升内外部运营效率,推动今年一季度公司扣非净利润亏损显著收窄。

  持续完善AI能力布局,加速推进AI产品商业化落地。公司持续升级迭代鼎捷雅典娜数智原生底座并不断丰富AI应用,其中,在平台底座方面,今年公司升级了IndepthAI,提升其任务理解和Agent协同能力,同时发布首个制造业多智能体协议MACP,为构建多智能体生态奠定基础;在AI应用方面,公司已累计开发数十款AIAgent应用,并在库存管理、供应链协同等场景中实现显著的降本提效,包括AI数智售服能够降低设备厂商18%的售后服务成本以及预测透镜将长周期物料周转天数从300天缩短至95天。与此同时,公司正加速推动AI产品的商业化落地,今年一季度,公司将AI技术融入PLM,推动PLM销售占比大幅度的提高,并带动研发设计类业务签约金额同比增长超20%,目前鼎捷雅典娜及AI应用已覆盖近千家客户。

  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将伴随着下业景气度回升而持续增长,同时出海及AI将打开中长期成长空间。预计公司2025-2027年EPS分别为0.76\0.93\1.17元,对应公司5月8日收盘价37.17元,2025-2027年PE分别为49.1\39.9\31.7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评级。

  AI商业化落地没有到达预期:若公司AI产品与客户的真实需求不匹配或客户对AI赋能业务仍保持谨慎态度,公司鼎捷雅典娜平台和AIAgent应用的商业化落地可能会受阻,进而导致AI相关收入增长不达预期;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目前公司客户大多分布在在制造业和流通行业,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较大,若宏观经济稳步的增长放缓,下游客户的真实需求可能会减少,进而公司经营将受到不利影响;

  行业拓展没有到达预期:目前工程建设等行业需求低迷,若公司未能有效拓展高性能计算、低空经济等高景气行业,或行业拓展受阻,公司将面临一定的业务增长压力;

  汇率波动风险:公司境外收入占比接近50%,主要涉及中国台湾、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地区,若相关汇率出现波动,可能会对公司营收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2024年全年收入稳中有升,业绩稳步增长。公司2024年全年实现盈利收入4.27亿元(+14.99%),归母净利润0.51亿元(+26.13%),扣非归母净利润0.57亿元(+1563.94%);其中,2024年Q4实现营业收入1.29亿元(+2.49%),归母净利润0.21亿元(-5.33%),扣非归母净利润0.40亿元(+1153.08%)。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7亿元(-0.60%),剔除Vernalis的影响后,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归母净利润0.28亿元(+102.90%),扣非归母净利润0.18亿元(+113.63%)。

  核心板块业务互相协同,项目商业化进程稳步推进。2024年,公司核心技术平台与关键新药研发能力发挥协同效应,稳步推进研发项目商业化进程,各业务板块在稳健经营基础上实现突破。DEL板块实现收入1.99亿元(+8.55%),FBDD/SBDD板块实现收入1.20亿元(+30.99%),OBT板块实现收入0.48亿元(+39.72%),TPD板块实现收入0.18亿元(-1.75%)。

  “DEL+AI+自动化”平台搭建顺利推进,助力创新分子全流程研发。公司将DEL、AI和自动化的能力结合,成功完成DEL+AI+自动化的“设计-合成-测试-分析”(DMTA)分子优化能力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在客户项目中运用AIDD(人工智能驱动药物设计)技术实现两轮DMTA循环。同时,将DEL技术的海量信息制造能力与AI的海量信息处理能力相结合,进一步拓展筛选分子的化学空间,丰富先导化合物的发现途径,在丰富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和优化AI模型。

  风险提示:平台建设及商业化进展没有到达预期风险;订单增长没有到达预期风险;行业竞争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地理政治学风险。

  投资建议:公司2024年业绩稳中有升,各业务板块商业化进展顺利,维持“优于大市”评级。考虑到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受Vernalis或有对价项目里程碑收入减少的影响,加之公司加速发展“DEL+AI+自动化”平台建设,以及自研管线推进至临床II期,公司正处于能力拓展及快速发展阶段,略微下调2025/2026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收分别为5.05/6.08/7.44亿元(原2025/2026年5.56/7.10亿元),同比增长18.3%/20.5%/22.3%,归母净利润0.63/0.78/0.97亿元(原2025/2026年0.63/0.83亿元),同比增长22.1%/25.0%/23.3%,当前股价对应PE=99.6/79.7/64.6x。

  2024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营收增速显著改善,液冷等新业务持续放量

  营收重回高增速,盈利有待修复。公司2024年实现盈利收入19.1亿/+1.6%,归母净利润2.6亿/-10.5%,扣非归母净利润2.1亿/-25.0%。其中Q4收入6.1亿/+32.6%,归母净利润0.62亿/+70.0%,扣非归母净利润0.57亿/+65.4%。2025Q1实现盈利收入3.8亿/+37.2%,归母净利润0.39亿/-4.0%,扣非归母净利润0.36亿/-8.0%。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元,叠加中期分红,公司现金分红率为45.2%。公司主业复苏,新业务逐步起量,营收出现非常明显改善。

  家用屏蔽泵收入小幅下滑,热泵配套业务下半年企稳。公司2024年家用屏蔽泵收入同比下降6.5%至7.2亿,其中H1同比下降14%,预计H2同比持平,需求有所企稳。欧洲热泵协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欧洲14个国家/地区热泵销量下降21%至220万台,预计主要受到政策及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公司全年热泵配套产品销量同比下降20%,H1/H2同比分别-42%/+5%。随着库存去化及政策陆续推出,预计后续热泵配套产品有望推动家用泵业务积极增长。

  农泵表现稳健,液冷泵等新业务持续放量。公司2024年农泵收入约6亿,同比下降3.8%。工业泵收入3.5亿,同比增长超12%。公司各新兴领域应用快速成长:商泵收入同比增长95%至0.5亿,新能源车泵收入增长110%至0.7亿;液冷温控领域收入同比增长80%至0.9亿,与中兴通讯、曙光数创、英维克等重点客户达成合作,并持续发力开拓新客户,有望延续强劲增长势头。

  业务结构变化影响毛利率,新业务投入较大、盈利会降低。公司2024年毛利率同比-1.5pct至29.7%,25Q1毛利率同比-8.9pct至27.0%,预计主要系农泵销售政策及新业务占比提升所致。公司2024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同比分别+0.8/+0.6/+0.8/+0.9pct至5.3%/5.6%/5.5%/0.0%,Q1同比分别-1.0/-1.7/-0.9/+1.3pct。2024年公司加大新业务开拓力度,费用投入有所加大,Q1随着收入规模的迅速增加,费用率有所摊薄;财务费用率提升预计系可转债利息等增加。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率同比-1.8pct至13.4%;24Q4归母净利率同比+2.2pct至10.1%,25Q1归母净利率同比-4.4pct至10.3%。随着家用泵复苏及新业务盈利提升,公司纯收入能力有望企稳恢复。

  投资建议:下调盈利预测,维持“优于大市”评级。公司系我国屏蔽泵龙头,考虑到农泵促销节奏变化、高毛利率的家用泵需求有待复苏、商泵等新业务投入较大,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纯利润是2.7/3.2/3.7亿(前值为3.2/3.7/-亿),同比增长6%/17%/15%,对应PE=13/11/10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收入稳步增长,工程业务占比仍高。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78亿元,同比增长9.22%。其中水务板块受益于供水一盘棋工作基本完成,实现盈利收入14.38亿元,同比增长7%;固废业务受益于环卫服务市占率提升(24%-40%),实现盈利收入7.63亿元,同比增长32%;工程业务实现盈利收入30.08亿元,同比增长9%,占总营收的比重为53.1%;辅助服务业务实现盈利收入4.60亿元,同比下滑13%。新能源业务实现盈利收入1042万元,同比增长77%。2025Q1公司营收继续稳增,同比提升8.25%至9.77亿元。

  归母净利表现亮眼,广发证券带动投资收益增长。2024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11.99亿元,同比增长24.02%。其中投资收益10.08亿元,占比84.1%,同比增长39.6%,主要系广发证券所带来的股权投资收益增加所致。2024年广发证券实现归母净利96.37亿元,同比增长38.1%。2025Q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3.05亿元,同比增长64.2%。其中投资收益2.83亿元,占比92.8%,同比增长158.8%,同时期广发证券实现归母净利27.57亿元,同比增长79.2%。

  应收账款余额增长,经营性现金流承压。截至2025Q1,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18.77亿元,绝对值同比24Q1增长5.63亿元。受此影响25Q1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4.28亿元。

  现金分红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彰显投资价值。公司于2024年12月16日晚发布了《关于回报股东特别分红预案的议案》,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50元(含税),2024年度公司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82元(含税)。二者叠加后公司2024全年累计派发现金分红6.34亿元,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股利支付率为52.89%,对应2025.4.29日收盘价的股息率约为5.03%。同时公司在2025年2月末公告的《中山公用估值提升计划》中表示,2025年公司将制定发布《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2025年-2027年)》,推进利润分配,考虑所处行业特点、发展阶段、自身经营模式、项目投资资金需求等因素,为投资者提供持续、稳定的现金分红回报。

  风险提示:广发证券业绩波动风险、工程收入下滑风险、应收账款回收没有到达预期风险。

  投资建议:小幅上调盈利预测,维持“优于大市”评级。考虑到公司25Q1业绩高增,我们小幅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3.95/15.70/17.07亿元(2025-2026年原值为13.84/15.69亿元),同比增速16.4%/12.5%/8.8%。当前股价对应PE=9/8/7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国投电力发布公司2024年年报及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8.19亿元,同比增长1.95%;归母净利润66.43亿元,同比减少0.92%。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1.22亿元,同比减少6.99%;归母净利润20.78亿元,同比增长2.10%。

  从发电量看,公司境内控股企业2024年发电量1718.53亿千瓦时,上网电量1675.18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加6.23%和6.39%。受各水电站流域来水偏丰影响,公司2024年水电发电量1040.8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0.49%;受区域新能源投产、来水偏丰挤压火电发电空间等影响,公司2024年火电发电量564.14亿千瓦时,同比减少2.94%;公司风电、光伏发电2024年发电量分别为65.33亿千瓦时、48.21亿千瓦时,占比相对较小。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完控股企业累计完成发电量389.92亿千瓦时,上网电量381.03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减少1.55%和1.04%。其中,由于雅砻江两河口电站2024年蓄满、对流域的补偿效益,以及大朝山、小三峡水电站流域来水偏丰,公司水电一季度发电量252.71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7.90%;公司火电受所在区域清洁能源发电量增加、以及外送电量影响,公司火电一季度发电量102.87亿千瓦时,同比减少32.25%。

  从上网电价看,2024年,公司境内控股企业平均上网电价0.359元/千瓦时,同比减少4.01%。其中,因现货交易价格波动,水电平均上网电价为0.291元/千瓦时,同比减少3.00%;因执行“电量电价+容量电价”的两部制电价,电价较同期下降,火电平均上网电价为0.465元/千瓦时,同比减少1.42%;受新投产机组为平价上网项目和峰谷分时电价影响,光伏发电平均上网电价为0.505元/千瓦时,同比减少24.06%。

  2025年一季度,公司控股企业平均上网电价0.355元/千瓦时,同比减少8.25%,主要受电量结构变化、部分区域火电中长期交易价格下降、无补贴新能源项目占比逐渐提高等因素影响。

  从装机容量看,公司快速推进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开发,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已投产控股装机容量4463.47万千瓦,其中水电2130.45万千瓦、火电1320.08万千瓦、光伏577.89万千瓦、风电388.85万千瓦、储能46.20万千瓦。

  分业务看,2024年,公司水电收入266.24亿元,同比增长4.10%;火电收入217.75亿元,同比减少4.80%;风电、光伏发电分别实现收入27.29亿元、21.19亿元。

  电力市场化交易方面,公司2024年市场化交易总电量698.41亿千瓦时,同比减少1.79%,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总上网电量的比重为41.64%,较2023年同期减少3.47个百分点。

  2025年一季度,我国规上工业发电量同比所有下降,水电发电量实现同比正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一季度,规上工业发电量2269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3%。其中,规上工业水电发电量223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9%,发电量占比9.84%。

  2024年,公司财务费用同比减少14.17%至34.12亿元,公司财务费用率5.90%,较2023年同期下降1.11个百分点;2025年一季度,公司财务费用同比减少27.17%至6.89亿元,公司财务费用率5.55%,较2024年同期下降1.31个百分点。

  2022—2023年度,公司分红金额分别为20.50亿元、36.88亿元,现金分红占比分别是50.23%、55.01%。2024年度,公司维持55.01%的分红比例,拟每股现金分红0.46元,现金分红总额36.54亿元。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70.79亿元、75.19亿元和80.75亿元,对应每股盈利为0.88、0.94和1.01元/股,按照2025年5月7日15.17元/股收盘价计算,对应PE分别为17.15X、16.15X和15.04X,考虑到公司估值水平和行业发展前途,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来水没有到达预期;燃料成本上涨;电价波动风险;海外业务风险;其他不可预测风险。

  公司2024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报告:Q1价跌致煤炭及煤化工盈利走弱,关注煤炭成长性

  公司发布2024年报及2025一季报,2024年实现盈利收入117亿元,同比-12%,归母净利润7.2亿元,同比-65.8%,扣非归母净利润7亿元,同比-66.8%;其中2024Q4实现盈利收入32.8亿元,环比+11.4%,归母净利润0.1亿元,环比-93%,扣非归母净利润-0.1亿元,环比-104.3%。2025Q1实现盈利收入21.9亿元,同比-3.1%,归母净利润0.3亿元,同比-75.3%,扣非归母净利润0.3亿元,同比-75.6%。考虑到煤炭及煤化工产品价格下滑,我们下调2025-2026年盈利预测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4.6/5.6亿元(2025-2026年前值为12.4/14.3亿元),同比-56.3%/+45.7%/+22.9%;EPS为0.21/0.31/0.38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32.2/22.1/18倍。公司在建煤炭项目稳步推进,新拍矿井筑底远期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1)煤炭产能仍具成长性:兰花沁裕90万吨整合矿井于2024年1月份正式投产;百盛煤业90万吨/年整合矿井于2024年3月4日进入联合试运转,9月30日完成生产要素备案正式转产;芦河煤业二期工程加速推进,35kV双回路供电系统、主副斜井核心设备均完成安装调试。(2)新拍矿井筑底远期成长性:公司参与山西省阳城县寺头区块煤炭探矿权挂牌出让竞拍,以69.494亿元人民币竞得该宗资源探矿权,该探矿权面积15.4903平方千米,煤炭资源量21,670万吨,公司自取得探矿权起需对勘查区内的矿产资源进行绿色综合勘查,2年内完成勘探,3-4年内完成转采登记,进入矿山基本的建设阶段。

  2025Q1收入微降,盈利略有下滑。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52.6亿/-14.0%,归母净利润3.9亿/-35.2%,扣非归母净利润3.4亿/-38.1%;其中2024Q4收入15.8亿/-27.7%,归母净利润1.2亿/-51.5%,扣非归母净利润1.1亿/-52.2%;2025Q1收入8.2亿/-0.3%,归母净利润0.4亿/-10.9%,扣非归母净利润0.4亿/-8.3%。2024年由于地产调整与消费乏力,定制家居行业承压,公司于2024Q4启动国内零售深度变革,叠加国补政策显效,2025Q1收入降幅显著收窄,盈利下降主系受补贴政策与内部变革影响。2024年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元,股利支付率同比+16.6pct至67.95%。

  经销与大宗承压,海外与直营渠道快速突破。2024年经销/直营/大宗/海外业务收入分别同比-18.9%/-0.8%/-16.2%/+37.3%,2025Q1收入分别同比-25.0%/+205.8%/-55.8%/+3.5%。公司收入下降主要系零售和大宗业务下降所致,其中直营渠道受益于国补政策驱动,在2025Q1实现亮眼增长;海外业务B、C端齐头并进,从工程整装向零售加盟延伸,新增菲律宾、马来西亚、沙特等零售门店,覆盖澳洲、东南亚与中东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季度衣柜与木门扭转下滑,厨柜仍有压力。2024年厨柜/衣柜/木门收入分别同比-15.6%/-15.4%/-9.1%,2025Q1收入同比-16.3%/+9.7%/+42.3%。2024年公司正式对外发布门窗产品,志邦定制门窗首家店面于2024年11月在安徽合肥亮相,补齐整家产品。截至2025Q1,公司厨柜/衣柜/木门/直营门店分别为1327/1471/1000/34家,较年初-112/-164/+14/+0家,零售变革与门店的融合梳理正在有序进行中。

  风险提示:消费复苏没有到达预期;地产销售竣工没有到达预期;行业竞争格局恶化。投资建议:下调盈利预测,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看好公司多品类成长性,零售和整装渠道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海外加速布局。考虑到地产深度调整,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4.7/5.2亿(前值5.3/5.9/-亿),同比+9.0%/+12.6%/+10.7%,摊薄EPS=0.96/1.08/1.20元,对应PE=11/10/9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营业收入同比微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41亿元(+0.54%),归母净利润6.51亿元(-4.03%),扣非归母净利润6.24亿元(-4.20%)。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实现增长主要系发电量增加影响,2024年公司发电量30.08亿千瓦时(+2.47%),上网电量29.24亿千瓦时(+2.83%)。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系期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增加所致,其中:信用减值损失0.15亿元,主要为应收补贴电费收入增加导致预期信用损失同比增加所致;资产减值损失-0.54亿元,主要为富锦热电计提资产组减值同比增加所致。

  电源项目有序落地,未来业绩有望实现进一步增长。2024年,公司获得了长乐B区(调整)1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项目、长乐外海集中统一送出工程建设项目(汇集长乐片区210万千瓦装机容量)开发权以及诏安四都8万千瓦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和中闽北岸40万千瓦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资源。未来公司在手项目逐步落地,驱动公司业绩增长。2025年,公司将快速推进项目落地,进一步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和工程建设实施推进力度;紧跟福建省海上风电资源分配发展趋势,积极争取省内海上风电项目资源配置,在省外新能源资源丰富区域开拓市场,提升公司资产体量。

  资产注入推进,增厚上市公司盈利规模。为避免同业竞争,公司股东福建投资集团承诺在闽投海电(莆田平海湾海上风电场三期项目)、宁德闽投(宁德霞浦海上风电场(A、C)区项目)、霞浦闽东(宁德霞浦海上风电场(B区)项目)等海电资产符合一定条件后与上市公司协商,启动资产注入程序。2024年底,公司收到投资集团《关于启动永泰抽蓄资产注入中闽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通知》,投资集团已启动并筹划将闽投抽水蓄能51%股权注入上市公司的程序。后续公司股东资产注入有望稳步推进,促进上市公司盈利规模增长。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盈利收入1841.5亿元(+1.5%),归母净利润223.6亿元(-3.2%),扣非归母净利润211.6亿元(-14.3%);其中2024Q4公司实现盈利收入587.2亿元(+8.7%),归母净利润64.2亿元(-7.3%),扣非归母净利润48.1亿元(-15.3%)。2025Q1公司实现盈利收入401.6亿元(-7.3%),归母净利润48.1亿元(-1.2%),扣非归母净利润45.5亿元(-15.0%)。

  2024年煤炭产量稳中有增,聚焦成本管控、吨煤完全成本下降,但受煤价中枢下行影响,板块毛利同比下滑。2025Q1煤炭产/销量稳健增长。2024年公司煤炭产/销量为17048/25843万吨,同比+4.1%/+9.1%;其中自产煤销量16017万吨,同比-1.0%。2024年煤炭售价为561元/吨,同比下降52元/吨,其中自产煤售价532元/吨,同比下降59元/吨;原选煤单位完全成本290元/吨,同比-7元/吨,这中间还包括材料费减少1元/吨,维护及修理费增加3元/吨,相关税费减少9元/吨等。煤炭业务实现盈利收入/毛利为1627/558亿元,同比-1.4%/-11%。2025Q1公司煤炭产量4394万吨,同比+6%,自产煤销量3955万吨,同比+5.8%。

  2024年成功收购陕煤电力集团火电资产,构建“煤电一体化”格局。2025Q1受需求疲软影响,发/售电量下滑。2024年公司购陕煤电力集团火电资产。陕煤电力集团控股燃煤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9620MW,其中在运燃煤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8300MW,在建燃煤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1320MW,机组主要分布在河南、陕西、山西、湖南等省份。2024年公司发/售电量为376/351亿千瓦时,同比+4.4%/+4.4%。电力售价399元/兆瓦时,同比-20元/兆瓦时,发电完全成本341元/兆瓦时,同比-13元/兆瓦时,主要系燃煤成本下降。2025Q1发/售电量为87/81亿千瓦时,同比-23%/-23%。

  增加资本开支进行电力相关项目建设。公司2024年资本开支总额为52.27亿元,2025年资本开支计划135.59亿元,大多数都用在电力项目建设。

  分红金额增加,积极回报投资者。2024年公司累计分红金额约131亿元,同比+2.5%,分红率为58%,同比-1.6pct。以2025年4月30日收盘价计算,对应股息率为7.0%。

  考虑2025年煤价中枢下行幅度超过此前预期,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纯利润是187/190/194亿元(2025-2026年前值为220/223亿元)。考虑公司煤炭开采条件较好、煤质优良、煤炭产能规模具备优势且仍有增长空间,同时公司积极地推进煤炭一体化,业绩稳健有望加强,且股息回报丰厚,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经济放缓导致煤炭需求下降、新能源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替代煤电需求、安全生产事故影响、公司核增产能释放不及预期。

  业绩表现亮眼,利润端增速快于收入端。2024年公司实现盈利收入16.25亿元(+57.21%),归母净利润4.04亿元(+148.19%),扣非归母净利润4.08亿元(+142.60%)。其中24Q4单季营收3.73亿元(+14.96%),归母净利润0.54亿元(-23.98%),扣非归母净利润0.53亿元(-33.37%),2024年业绩亮眼,公司BD团队持续突破,客户规模逐步扩大,规模效应体现,利润端增速快于收入端。2025年一季度营收5.66亿元(+58.96%),归母净利润1.53亿元(+130.10%),扣非归母净利润1.52亿元(+131.79%),延续了良好的增长趋势。

  自主选择产品与定制类业务均实现迅速增加。分业务来看,2024年自主选择产品实现收入11.3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原料药及中间体营收9.4亿(+127%),主要得益于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等品种的放量,制剂营收1.8亿,同比下滑13%,主要系奥司他韦产品受2024年流感需求较弱影响。定制类产品及服务实现收入4.9亿元,同比增长22%,主要系欧洲某大型药企的1.02亿美金订单实际发生采购量(1188万美元)远超原计划采购量(576万美金)。

  产能布局领先,多肽原料药产能达到吨级。公司加强优质产能建设,制剂工厂多条产线及部分原料药(替尔泊肽、利拉鲁肽)生产线通过相关GMP检查,连云港工厂及子公司诺泰诺和通过美国FDA的CGMP现场检查。第四代规模化吨级多肽车间601已投产,实现多肽产能5吨/年;602多肽车间将于2025年上半年完成建设;制剂工厂多条生产线通过药品GMP符合性检查;寡核苷酸吨级商业化生产车间于2024年底正式动工,预计2025年10月完成建设,将形成年产寡核苷酸1000公斤、PMO100公斤、PEG偶联环肽200公斤的优质产能。

  投资建议:公司加大矩阵式销售模式拓展力度,有望在订单和业绩端持续取得突破。下调2025、2026年盈利预测,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22.8/30.0/38.3亿元(原2025、2026为24.4/32.5亿元),同比增速40%/32%/28%,归母净利润5.8/7.9/11.0亿元(原2025、2026为6.4/8.6亿元),同比增速43%/37%/38%,当前股价对应PE=21/15/11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收入利润双增长,经营韧性继续凸显。20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46亿元,同比+5.09%,环比+14.45%,归母净利润8.42亿元,同比+2.46%,环比+67.82%,扣非归母净利润8.19亿元,同比+3.53%,环比+67.36%,EPS为0.5元/股,收入利润同比增长延续增长,经营韧性持续凸显,其中防水/涂料两翼业务分别实现收入10.54/9.08亿元,同比+10.54%/+111.44%,实现净利润0.43/0.44亿元,同比+19.89%/+48.17%。

  单季度经营性现金流有所波动,但经营质量依旧稳健。2025Q1年公司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2.22亿元,上年同期为净流出0.26亿元,主因同期根据嘉宝莉股权转让协议,原股东回购部分应收账款,导致去年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增加所致,收现比和付现比分别为0.64/0.76,上年同期为0.68/0.81。截至2025Q1应收账款及票据51.1亿元,同比-0.3%,收入规模稳步增长同时,应收规模总体平稳且略有下滑,显示持续风险管控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分别是1.69次/1.65次,上年同期为1.67次/1.50次,经营持续稳健,营运效率稳步提升。

  风险提示:地产需求没有到达预期;原材料上涨超预期;业务拓展整合没有到达预期投资建议:内生外延均衡发展,“一体两翼”成长持续兑现,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公司作为石膏板龙头,积极地推进“一体两翼,全球布局”战略,石膏板主业领头羊持续巩固,继大桥漆2月28日纳入合并范围,4月25日公司公告拟投建年产2万吨工业涂料生产基地,内生外延均衡发展,防水涂料“两翼”业务继续贡献成长。预计25-27年EPS分别为2.61/3.00/3.38元/股,对应PE为11.2/9.8/8.7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量价齐升,Q1收入利润同比大幅修复。2025Q1公司实现盈利收入44.8亿元,同比+32.4%,环比+6.0%,归母净利润7.3亿元,同比+108.5%,环比-19.9%,扣非归母净利润7.44亿元,同比+342.5%,环比+17.8%,EPS为0.18元/股,受益风电、热塑等领域结构性需求拉动及持续复价落地带来量价齐升,收入利润同比大幅修复,据据卓创资讯数据,25Q1国内主流产品无碱2400tex缠绕直接纱均价同比+22%,环比+2.3%,G75电子纱均价同比+18.4%,环比-2.8%。

  复价持续落地叠加降本提效,盈利能力逐季继续提升。2025Q1公司实现毛利率30.5%,同比+10.4pp,环比+2.0pp,主要受益于有序稳价复价持续落地带动产品均价提升和成本管控持续加强;期间费用率9.3%,同比-2.8pp,环比+7.6pp,其中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04%/3.68%/1.16%/3.41%,同比-0.27pp/-1.56pp/-0.61pp/-0.36pp,环比-0.39pp/+7.46pp/+0.63pp/-0.05pp,管理费用率环比提升主因Q4因超额利润分享不予兑现部分冲减管理费用约3亿元。毛利率提升叠加费用率同比优化,净利率同比大幅修复,2025Q1实现归母净利率16.3%,同比+6.0pp,环比-5.3pp。

  库存同环比下降,产能扩张有序节奏相对收敛。截至2025Q1末存货439.22亿元,同比-9.9%,环比-10%,同环比均有下降。2025Q1公司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0.93亿元,上年同期为净流出1.91亿元,主要受Q1采购支出影响,构建固定资产等支付现金2.04,同比-53.2%,产能扩张整体有序,资本开支节奏相对收敛,目前九江20万吨生产线万吨零碳电子纱项目已于2于开工建设,产能建设持续有序推进,并优化结构强化优势。

  投资建议:全球化布局优势凸显,持续看好龙头优势扩大,维持“优于大市”公司作为玻纤龙头,持续优化结构并稳步推动复价增量,风电、短切等高端产品占比高,盈利能力领先行业,同时积极布局海外市场,现有美国基地9.6万吨、埃及基地36万吨产能,外部环境不确定增强背景下,海外本土化工厂优势有望进一步凸显,持续看好公司作为玻纤龙头的竞争优势。预计25-27年EPS分别为0.84/1.01/1.17元/股,对应PE为14.2/11.9/10.2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盈利收入847.0亿元,同比+6.2%,环比-17.7%;实现归母净利润139.6亿元,同比+32.9%,环比-5.3%。经营性现金流持续强劲,达到329亿元;期末货币资金超3200亿元。

  第一季度“淡季不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亮眼。营收端来看,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盈利收入847.0亿元,同比+6.2%,环比-17.7%。受春节假期影响,第一季度为锂电传统淡季,公司单季度营收环比会降低,同比仍呈现增长。依据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第一季度电池销量超过120GWh,同比增长超过30%;其中储能销量占比接近20%。盈利端来看,依据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一季度单Wh毛利环比2024年第四季度有所提升;一季度销售净利率达到17.5%,达到2018年以来单季度顶配水平;ROE水平保持稳定。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39.6亿元,同比+32.9%,环比-5.3%。

  美国业务占比较小,公司全球业务拓展仍可期。依据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美国业务占公司出货比重较小,且公司已依据环境变化提前进行预案,贸易政策对公司业绩的直接影响较小;公司正在与客户积极协商解决方案。非美市场方面,一季度,公司在欧洲市场动力电池销量实现同比增长;欧洲动力市场占有率从2021年的17%提升至2024年的38%,排名第一,2025年以来市场占有率仍在提升,持续拉开与第二名的差距。公司德国工厂慢慢的开始盈利。此外,中东和澳洲等新兴地区储能市场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及AI数据中心带动的储能需求旺盛,对于储能电池的要求更高,公司在中东、澳洲等市场接连获取大储项目订单,后续业绩增长仍可期。整体而言,中国及海外动储市场需求旺盛,目前公司产能利用率比较饱和,海外贸易政策对公司带来的风险相对可控。

  换电等新业态进展顺利,商用车动力电池带来新的增长潜力。依据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自2024年底召开换电生态大会以来,公司在换电网络生态建设方面不断取得进展,2025年计划建设1,000个换电站。近期,公司与中国石化集团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建设覆盖全国的换电生态网络;还与蔚来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全球顶级规模、技术最领先的乘用车换电服务网络。此外,公司与滴滴成立了合资公司,共同拓展换电市场。主机厂方面,今年会有更多的换电车型陆续发布。公司亦有超充技术布局,作为首家推出快充技术的电池厂商,公司2023年推出的神行超充电池是全球首款采用磷酸铁锂材料并可实现大规模量产的4C超充电池;公司在2024年开发出的神行PLUS电池,可在充电周期内实现等效充电倍率6C,峰值可达12C-15C。考虑超充桩建设成本和建设周期,公司认为换电模式可能是面向大众市场更合适的方案;公司在换电和超充领域均有布局,实力突出。商用车市场方面,在经济性、政策的多重驱动下,一季度国内新能源商用动力电池销量较快增长,公司国内商用动力电池市场占有率超过70%。公司商用车天行品牌自发布以来市场表现突出,累计已完成约300款车型公告;海外商用车后续也有较大潜力。商用车动力电池需求向好,或将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动能。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锂电池企业,动力和储能电池技术实力领先,全球市场布局全面。我们维持公司2025-2027年盈利预测不变,预计2025/2026/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62.56/797.29/923.57亿元,对应5月8日收盘价PE分别为16.3/13.6/11.8倍。2025年,全球锂电池需求有望继续增长、供需格局改善;美国市场占全球锂电池市场的比重比较小,且欧洲和新兴市场锂电池需求有望增长。我们看好公司作为全球锂电池领先企业的技术和成本控制优势,以及在固态电池等新技术领域的前瞻性布局,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市场需求没有到达预期风险: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步提升,市场需求增长率将可能放缓,将影响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进而对锂电池行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2)技术路线变化风险:全球众多知名车企、电池企业、材料企业、研究机构等纷纷加大对新技术路线的研发,若出现可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发展的新技术路线和新产品,产业链现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将会受一定的影响。3)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动力电池材料受锂、镍、钴等大宗商品和化工原料价格的影响较大。若原材料价格会出现波动,对中下游电池材料和电芯制造环节的成本管理将形成压力。4)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风险: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市场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不断吸引新进入者参与竞争,同时现有产业链企业也纷纷扩充产能,市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目前行业内企业未来发展面临一定的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风险。

  中国核电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第一季报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2.72亿元,同比增加3.09%;归母净利润87.77亿元,同比减少17.38%。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2.73亿元,同比增加12.70%;归母净利润31.37亿元,同比增长2.55%。

  2024年公司相关运行电站缴纳增值税返还所得税款18.94亿元,未来每年度预计影响所得税纳税金额约2亿元。2024年,公司所得税费用60.11亿元,同比增加68.34%。2025年一季度,公司所得税费用14.90亿元,同比增加26.42%。

  公司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提升,及市场电价的下行对公司平均上网电价水平产生不利影响。2024年公司核电、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分别占比50.78%、66.43%,较2023年同期分别提高8.13个百分点和7.31个百分点。公司2024年综合电价为0.4160元/千瓦时,同比下降0.80%;全年核电综合电价为0.4151元/千瓦时,同比增长1.00%;全年新能源综合电价为0.4203元/千瓦时,同比下降12.81%。2025年一季度,公司核电的综合电价同比下降约0.01元/千瓦时。

  发电量方面,2024年,公司全年度累计商运发电量为2163.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9%;上网电量为2039.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8%。其中,核电发电量1831.2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80%;上网电量累计为1712.6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83%。新能源发电量为332.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21%;上网电量326.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07%。2024年,公司完成核电机组大修18次,较2023年增加1次,大修时间相应增加。其中,秦山核电、海南核电、福清核电2024年度机组检修天数增加,影响了核电发电量水平。

  2025年一季度,公司发电量597.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93%;上网电量564.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17%。其中,核电发电量494.8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30%;核电上网电量463.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41%。新能源发电量102.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35%;新能源上网电量100.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28%。2025年,公司全年发电量目标为2370亿千瓦时,其中核电计划发电1954亿千瓦时,新能源计划发电416亿千瓦时。

  2025年4月27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决定核准三门核电三期工程等5个核电项目,共计核准10台核电机组。在此次核准的10台核电机组中,中国核电拥有2台。2022—2025年,我国分别核准10/10/11/10个核电项目,近四年每年核准10台及以上。“十五五”期间我国核电行业正处在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历史机遇期。

  公司核电机组将陆续投产,带动公司核电业务稳步增长。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控股在运核电机组25台,总装机容量为2375万千瓦。2025年1月,漳州核电站1号机组投产,公司控股核电装机容量增至2496.20万千瓦。预计公司2025年漳州核电2号机组将陆续投产,江苏核电田湾7号机组、海南核电小堆机组将于2026年投产,辽宁核电徐大堡3号机组、江苏核电田湾8号机组、三门核电3号、4号机组将于2027年投产。

  公司通过存量贷款降息、高息债务置换、提前偿还贷款、降低资金日均存量等,以降低财务费用。2024年公司财务费用68.44亿元,同比下降6.27%;财务费用率8.86%,较2023年同期减少0.88个百分点。

  公司2024年度现金分红比例提升。2021-2023年度,公司现金分红金额分别为28.28亿元、32.10亿元、36.82亿元。公司2024年度拟现金分红36.69亿元,分红比例提升至41.80%。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03.63亿元、115.37亿元和133.37亿元,对应每股盈利为0.50、0.56和0.65元/股,按照2025年5月7日9.33元/股收盘价计算,对应PE分别为18.52X、16.63X和14.39X,考虑到公司估值水平和行业发展前途,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核电机组投产进度没有到达预期;市场电价波动风险;电力需求没有到达预期;系统风险。

  收入逆势增长,经营韧性十足。在下游需求不振的行业背景下,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4%至36.1亿元,优于同行业雪迪龙、莱伯泰科、皖仪、禾信、先河等竞争对手,龙头位置凸显。高端科学仪器子公司谱育科技收入同比增长20%至14.5亿元,占比首次突破40%,收入结构优化明显。25Q1公司实现收入5.47亿元,同比增长1.38%。Q1是环境监视测定行业的传统淡季,许多国家和企业的环保预算在新财年(通常从Q2开始)才获批,Q1采购计划较少,招标项目延迟。再叠加春节的影响,工厂、环保部门等停工或放缓运营,直接影响设备采购和安装进度。

  三年来业绩首次扭亏。2024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2.0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1.27亿元,这是公司自2020年以来全年首次实现盈利。谱育科技业绩更是由去年的-1.3亿元大幅扭亏至1.33亿元。净利率谱育部分9.2%,非谱育部分5%。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1)毛利率提升3.1pct至44.4%;2)公司施行了一些列提质增效措施,员工数下降900+人至5052人,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下降4.4/2.7/6.1pct至16.7%/8.6%/11.4%,绝对值分别减少0.7/0.5/1.4亿元。25Q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2053万元,同比减亏18.77%。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分别为1.07/0.61/1.04亿元,同比减少0.15/0.08/0.26亿元。

  PPP项目&减值拖累减轻。公司在手的14个PPP项目中,已有8个开始付费,3个处于收尾阶段,3个处于暂停阶段,24年实现PPP项目资金回报收益5684万元,拖累减轻。2024年公司计提减值8032万元,同比2023年减少9500万+。其中信用减值损失3935万,同比减少3094万;PPP减值损失1996万与23年几乎持平;商誉减值损失2523万,同比减少4255万。

  现金流改善,2020年以来首次分红。公司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2023年的2.73亿元大幅度增长152%至6.88亿元。同时公司也进行了2020年以来的首次现金分红1.12亿元,股利支付率54.23%。25Q1公司经营性现金流-7604万元,同比增加5746万元,回款继续改善。应收账款绝对值由24年末的8.72亿下降至8.38亿。

  风险提示: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风险、国产替代支持政策没有到达预期风险;研发失败风险;继续计提PPP和商誉减值风险、长期应收款余额较高风险。

  投资建议:小幅上调盈利预测,维持“优于大市”评级。考虑到公司25Q1减亏和Q2以来“对等关税”对科学仪器行业国产替代的加速,我们小幅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3.15/4.19/1.45亿元(2025-2026原值为3.13、4.15亿元),同比增速52.1%/33.0%/19.0%,当前股价对应PE=31/24/20x,站在当前时点,企业内部降本增效完成,PPP包袱减轻,再叠加内部(支持国产)外部(美国制裁&贸易战)双重催化,看好公司未来成长,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瑞丰银行2024年年报与2025年一季报业绩点评:存款成本优化,中收保持高增

  业绩增速有所放缓,成本收入比改善明显: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15.29%,归母净利润同比+11.27%,全年保持平稳高增;加权平均ROE10.83%,同比-0.14pct。其中,2024Q4营收同比+17.26%,增速环比提升较多,主要由于非息收入高增。2025Q1,公司营收、净利分别同比+5.12%、+6.69%,降本增效成效显著,成本收入比相较2024年-4.65pct至27.44%。

  存款成本优化成效释放,零售消费、经营贷增长较好:2024年,公司利息净收入同比-1.65%,2025Q1增速转正,同比+2.68%,主要受益于规模稳增、息差企稳。2024年公司净息差1.5%,同比-23BP,较前三季度-2BP,降幅收窄,主要由于存款成本管控成效释放,全年存款成本率同比-8BP。2025Q1息差较年初-4BP至1.46%。公司资产规模稳步扩张,存款开门红较为亮眼。资产端,各项贷款2024年同比+15.5%,较2023年提速;2025年3月末较年初+4.44%。对公贷款2024年末同比+20.62%,2025年3月末较年初+7.32%。零售贷款2024年同比+7.85%,增速较2023年回正,主要由于个人消费、经营贷分别同比高增29.89%、16.07%;2025年3月末零售贷款较年初稳增0.58%。负债端,各项存款2024年同比+12.88%,对公存款重回正增;2025年3月末存款较年初+4.93%,好于去年同期,其中,对公、个人存款分别较年初+0.67%、+7.66%。2025Q1,定期存款占比69.29%,较上年末+4.31pct。

  中收持续受益支出节约,投资收益支撑其他非息:2024年、2025Q1,公司非息收入分别同比+84.25%、+11.43%,增速下滑主要受累公允市价变动损益。2024年,公司中收同比+390.91%,主要由支出节约贡献;2025Q1中收延续高增,同比+419.07%,收入端重回正增。公司深入推动财富管理经营转型,2024年代销产品销量同比+124.52%。2024年、2025Q1,公司其他非息收入分别同比+75.93%、+6.91%,其中,投资收益分别同比+100.52%、+23.01%,持续形成支撑;公允市价变动损益由正转负,分别同比+7.13%、-231.67%。

  资产质量优异,零售贷款不良率有所上升,风险抵补能力夯实:2024年末,公司不良贷款率、关注类贷款占比分别为0.97%、1.45%,分别同比持平、+15BP。对公贷款资产质量优化,不良余额及占比双降,测算分别同比-14.82%、-20BP;零售贷款不良率同比+27BP至1.76%。2025年3月末,公司不良贷款率、关注类贷款占比分别较上年末持平、+9BP;拨备覆盖率326.08%,较年初+5.21pct;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2.85%,较年初-0.82pct。

  投资建议:公司立足浙江绍兴,区域红利显著,践行“一基四箭”区域发展策略,深挖区域业务潜能。坚持支农支小,零售业务基础坚实。经营业绩韧性显现,规模平稳扩张,资产质量优异,风险抵补能力不断夯实。结合公司基本面和股价弹性,首次覆盖我们给予“推荐”评级,2025-2027年BVPS分别为10.25元/11.18元/12.22元,对应当前股价PB分别为0.51X/0.47X/0.43X。

过滤器定制流程

免费咨询

提供需求

免费设计

免费报价

无忧安装

售后服务